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

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
每逢正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挂起彩灯,把谜语写在纸里,贴在彩灯上供人猜。猜谜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所以众人响应繁多,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。民俗专家介绍说,猜灯谜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"猜灯谜"又叫"打灯谜",出现在宋朝。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吃汤圆、元宵元宵节最重要一个习俗便是吃汤圆、元宵。元宵和汤圆并不是一种食物。元宵原来在北方更为盛行,而汤圆原先则盛行于南方。